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

味道。道味

我必須承認我是個愛吃鬼!
無論是需要
慰藉受創心靈、
撫平不安情緒、
激勵萎靡士氣,
或是
犒賞豐功偉業、
獎勵績效達成、
慶祝小小確幸,

不管是三五好友、
家族團體,
或是親密家人、
甚至獨自一人,

吃,
絕對是最好的方式,也是一定要的儀式。
不一定要外食,
為自己煮一鍋自己愛的也可以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最近看了兩本好書,都跟「吃」有關。

一本是美國美食評論家Ruth Reichl所著的《天生嫩骨:餐桌邊的成長記事》
〈Tender At The Bone: Growing up at the Table〉
另一本則是瞿筱葳所著的《留味行》

兩本書都跟「吃」有關,但都不是食譜書。

所有電影、連續劇都會有「吃」的情節出現,
而且出現的次數頻繁。
但是,卻很少有人將所吃的食物說清楚的。故事圍繞在「食物」,但食物卻往往是跑龍套的小小配角。

Ruth Reich在《天生嫩骨》中將她從小的成長歷程娓娓道來,
作者對自己母親的矛盾情愫,
從小努力想博得母親的認同,
卻又非常不屑母親的價值觀。
她認為母親的廚藝糟透了!母親所做的食物是「毒藥」,
總是害別人腹瀉、中毒,
但母親卻無可救藥的自以為是美食家。

Ruth Reich成長的過程中遇到許多真正的料理高手,
讓她學會透過美食料理來擄獲人心。

這本書最吸引我的部份並非書中每一章節結束前的佳餚食譜,
真正引領我想一探故事究竟的,其實是作者探討與母親之間的關係。
作者甚至在近年還出了一本書,書名:Not Being My Mother 
這種愛恨糾葛的情愫,相信也是我這一生重要的課題之一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我更愛的是去年年底出版的《留味行》
作者瞿筱葳,父親是知名學者瞿海源教授。

瞿筱葳從小由奶奶一手帶大,
奶奶過世之前,
她和奶奶正處在鬧彆扭快和好卻還沒有完全和好的時期,
奶奶過世之後,
瞿筱葳完全無法面對沒有奶奶的老屋,
些許的懊悔讓她無法坦然面對奶奶的逝去。
看著爸爸曾經幫奶奶做的口述歷史小書,
瞿筱葳決定走一趟奶奶當年的流亡路線。
找尋奶奶做菜的味道,找尋奶奶當年的足跡。
走完這趟旅程,也走完和奶奶的和解過程。 

這本書帶給我非常深刻的感動,讓我想起我的外婆,也讓我有了更大動力想要趁現在和母親重新好好相處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這兩本書透過《味道》道出心中的回憶滋味。好書,與大家一同品味。 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